3、我國交通安全問題十分嚴重
日本和美國從交通事故高峰降到現在分別經歷了44年和42年,而我國在統計數字上來看,交通事故下降才12年。
東京的交通事故高峰在1960年,這年死1179人,下降到2012年的183人,經歷了52年。北京的交通事故下降才開始。
北京、東京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歷年比較(1960-2012年)
4、解決交通安全問題的基本理念
交通行為:講“四律”
交通安全:講“四 E”
交通語言:講“四字”(時、空、色、位)
交通行為講“四律”,第一個“律”就是規律,人和萬物的第一大規律就是需求,交通需求就要“四E”與“四律”來提供與調控。從提供來講,四E就是安全交通,從調控來講,四律就是交通安全。
交通行為四律圖
遵循規律:人總是需要休息的,休息就需要有停車休息處。
——中外高速公路停車休息處調查
——交通標志設置的人性化
崇尚法律:交通語言(標志、標線、信號等)是交通法規在路面上的體現
——人人必須遵守
——交通語言缺失,交通參與者怎么依法行走?
——交通管理者必須帶頭崇尚法律
——交通參與者必須視交通法規為神圣的,必須遵守。
自律——嚴于自律;人總是需要有點精神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模型最高層次就是自我實現。
他律——創新他律;就是公開、透明、陽光。
交通安全四E圖
交通語言:講“四字”(時、空、色、位)
兩句話
從信息的空間延伸來贏得決策駕駛行為的時間(用空間延伸要時間)
從縮短信息視認的時間來贏得改變駕駛行為的空間(用時間縮短要空間)
四字方針
各定其位(位置);各有其色(特色)
各要從簡(簡捷);各能所為(作為)
交通語言:講“四字”(時、空、色、位)
交通語言越直接越好,千萬不要出現“腦筋急轉彎”現象——交通語言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高速運動中的駕駛人 。
已接近西安門隧道,但交通標志指的是九華山隧道——設計者的意圖是向駕駛人指明遠方信息 南京(2008年)
交通語言一定要有提前量,讓駕駛人有充分的時間決策和改變駕駛行為(如分流)、但分流方向預告指出的僅僅只是一個單位,沒有總體性(城市或地區)
交通語言一定要有提前量,讓駕駛人有充分的時間決策和改變駕駛行為(如分流)、但分流方向預告指出的僅僅只是一個單位,沒有總體性(城市或地區)。作為總體性的仙林和馬群的標志僅在出口處出現,那去這兩個地方的司機剛發現指路標志,他無法改變行駛方向(因為這里都是實線)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