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36人死亡事故的5大疑問 安全帶應改名叫保命帶
人已閱讀 - - 作者: 東門 0【Man哥語】
很多熟悉AutoMan的小伙伴,都猜到今天的內容會是什么,但是Man哥在寫這篇文章時,心情一直很低落,和地震這樣的天災比起來,卻是車禍死亡更多,比大自然更殘忍的是人類對自己的放縱與無知,中國道路安全真是任重而道遠。
公安部8月11日消息,8月10日23時許,陜西省境內京昆高速公路安康段秦嶺1號隧道發生一起大客車碰撞隧道口事故,造成車內36人死亡,13人受傷。目前傷者已送往當地醫院救治,事故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事故發生后,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高度重視,立即做出指示,要求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并派出由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黃明帶隊的工作組立即趕赴現場指導事故調查處置工作。
那這起比地震傷亡還嚴重的車禍事故原因會是什么?
1.疲勞駕駛
駕駛員疲勞駕駛,這是本起事故目前最大的嫌疑。
根據GPS記錄,該車出事時間是23點24分,半夜行車,并且是行車至整個行程的一半。
這輛大巴從成都出發是下午2點,出事時大概9個半小時,駕駛員有很大可能是處于疲勞駕駛狀態。
此外,長途大巴一般要求雙司機甚至三司機,該車是否配備或按要求換班,還需相關部門調查。
而疲勞駕駛則非常有可能出現這種,沒剎車、沒減速、沒避讓的一頭撞墻的事故,司機當時可能已經睡著了。
從現場圖看,這輛車幾乎沒有什么剎車痕跡,也沒有轉向閃避的跡象。
2.夜駕路況不熟
據媒體報道,陜西境內發生事故的豫C88858客車,隸屬于洛陽交運集團六分公司,原為太原至洛陽班車,因原成都至洛陽大巴車故障,改從成都開至洛陽一線,由成都返回洛陽時發生事故。
圖片:新京報
也就是說出事車輛的司機,對秦嶺這一線路線并不熟悉,甚至可能是最近第一次開這路線。
而在陌生路段長時間夜晚行車,加上秦嶺一段的路況較為復雜,很容易疲勞駕駛。
3.不系安全帶
在這起100%正面碰撞中,這輛大巴整體結構很完整,只有車頭撞墻部分有壓縮,并且沒有側翻、沒有翻滾、沒有二次事故。
考慮到該路段限速80km/h,這輛車碰撞發生時的速度應該也在這速度上下。
很多當時趕到救援人員都覺得不會有太嚴重的傷亡,可結果卻如此慘重。
對,是安全帶!
安全帶這事Man哥說了快有幾千遍了吧?即便在這起事故里的幸存者,受傷都很嚴重。
其中一位47歲的傷者有十根肋骨骨折,并穿入肺部,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右下肢骨折,胸椎也有骨折。
陜西省森工醫院收治的6人中4人病情危重,其中2人重度顱腦損傷,1人傷者創傷性休克,3人失血性休克多發傷。目前,有2名傷者正在手術,傷者生命體征基本平穩。
看下傷者受傷的情況,和下面這張動圖不系安全帶造成的結果幾乎一模一樣:
頭、胸、腿都是重傷的地方。
這起事故中客車碰撞的情形與下圖也非常類似,這都是不系安全帶的結果:
據目擊者描述,大巴車前部幾排座椅堆在一起,也都是沒系安全帶的人一個個撞上去的。
最后能夠幸存下來的人,要么就是坐在車輛的后面,要么就是系了安全帶。
4.車輛質量問題
很多人似乎沒想過是車本身也可能出問題,這個問題不在于剎車或者車體強度,而是車輛座椅。
號牌為豫C88858號客車(紅色宇通客車,2011年12月19日出廠,檢驗有效期至2018年1月31日,機動車所有人為洛陽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核載51人,實載49人)。
根據現場目擊者描述,事故后車內前三排座椅都擠在了一起,現場圖片也顯示出座椅已經完全脫離原本位置。
同時,還有媒體報道,出事的這輛宇通客車是洛陽交運的“臥鋪高一”。
這是種什么車呢?
就是可以平時以座椅的形式乘坐,也可以放下躺倒當臥鋪的一種座椅形式。
而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描述和現場圖片來看,事故發生時大量座椅與車體發生了分離。
也就是說在這起事故中,很多人就算系上安全帶也可能沒有作用,因為座椅也飛了。
所以傷亡如此慘重,也不排除車輛座椅本身質量問題,座椅固定強度不夠,在碰撞中無法固定和有效保護乘客。
這種事情并非不可能,以前還有中國本土產安全帶,在時速64Km/h時速碰撞測試中失效的情況。
5.隧道設計問題?
這是很多人對此次事故疑惑最大的地方,更有很多人指責隧道設計者該被判刑之類。
可是從現場圖片看,這輛事故車在發生碰撞時,是位于整條道路的最右側,也就是應急車道里。
旁邊是白實線,也就是說,出事故時,這車已經開在應急車道里。
此外根據媒體現場走訪圖片:
說實話,如果司機是清醒狀態,瞄著隧道口開,是不太可能撞墻的。
而且如果真是設計缺陷,那這個已經建成10年秦嶺隧道口缺陷應引發事故無數,畢竟道路設計缺陷引發的安全事故,往往是很多人都無法避免的,會出現事故高發的情況。
然而Man哥找遍了互聯網,找了近幾年關于秦嶺一號隧道的各種事故,都沒有發現這個隧道入口出現類似重大事故。
所以,隧道入口設計可能對事故司機的判斷有影響,但不是主因。
寫到這,強烈建議有關部門,將安全帶正式改名,改名叫做“保命帶”,雖然這樣還是可能喚不醒裝睡的人,但比安全帶警示效果要強得多。
最后希望各位小伙伴遠離疲勞駕駛
遠離開夜車
愿逝者安息
本文為AutoMan原創,歡迎小伙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處,謝絕微信路況抄襲、謝絕30秒懂車以任何形式的抄襲,謝絕其它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制作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源于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華西都市報、新京報。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