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HOV車道,要算對經濟賬
人已閱讀 - - 作者: 十八 02016年8月5日,深圳濱海大道,一條車道設置的HOV車道(多乘員車道)。 東方IC 圖
從新聞上了解到,深圳在濱海-濱河大道設置了首條HOV車道:工作日每天7時30分至9時30分,17時30分至19時30分,禁止多乘員車輛以外的機動車經HOV車道行駛;在深圳交警的微博上,還明確規定了禁止9座以上客車行駛。新聞里也稱,這條HOV車道已在八月份開始運行,目前來看運行良好。
HOV車道的全稱是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最早是由公交專用車道改建而來。1973年12月在北弗吉尼亞州到華盛頓特區的公路開通了全世界第一條HOV車道,只允許載有4人或以上車輛及公交車通行。在美國這樣一個車輪上的國家,人人開車出行已成為傳統,但美國的環境也因此而被破壞。正因此,聯邦政府不得不推動拼車出行,對設立HOV車道的地方政府進行補貼,這樣的政策極大鼓舞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于是,在全美逐步推廣開來,也延伸到了整個北美地區。
然而,對公交基礎比較好的歐洲城市,HOV并沒有吸引力。歐洲更有興趣將資金投入到公交設施的完善中去,即便在幾個HOV的試點城市,HOV也被公眾強烈批評,認為是擁堵收費的變相形式。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美國一些交通業者的贊同。因此,美國的HOV車道發展并沒有一直提升,相反,一些地區還逐步取消了HOV車道。世界各地的從業者對HOV的評價中,認可也極為有限。
不過,HOV的一些應用技術卻被業者完整保留了下來。HOV的政策是使用者付費的通行思路,和擁堵收費的思路相同,也與城市交通管理的許多思路接近——如公交專用道、單雙號限行等,HOV無疑為這些政策提供了一種技術實踐,并在實踐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因此,在許多技術手冊中,還會提供HOV的使用技術介紹。有些地區,采用了部分時間段的全道路斷面HOV管理,緩解了節假日或特定日子的擁堵。不過,這些都是HOV技術支撐政策的例子,并不能取代政策期望的意圖和功能,城市政府需要提供怎么樣的運輸服務,不是HOV技術能解答的問題。
深圳的HOV車道,給搭載2人到9人的車輛以獨享的通行路權,這樣的政策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抑制個人單獨出行、鼓勵拼車,如果是這樣,這無疑是好的一面,然而,9人以上的車輛卻被限制,這是否意味著,還有其他更為優惠的條件提供給大眾運輸呢?
我們的政策制定,有時會受到政策實施技術的限制。但無論我們受到的限制有多少,都得厘清一個問題,政策是政策,技術是技術,這不是同一件事,技術只能服務政策,而不能取代政策,更不應成為新聞焦點。
為了推動HOV車道政策的實施,有些地區采用罰款的方式來抑制單人車輛的進入。這樣的設計思路,基本是要求不達規定的使用者付費,和進入公交車道罰款,單雙號限行違規罰款相同。其理由有許多,如環境保護或舊城保護,甚至發展街道活力等,不過,這些落實到交通的治理思路,大多可歸結到經濟。因此,HOV車道政策不是個交通問題,而是個經濟問題。
在政府的公共運輸還未普及時,或者說,公共運輸的人均成本高于個體駕車出行的時候,推行HOV車道無疑是有益于環境也有利于城市活力的方式。但是,環境和交通,是城市政府要算的可持續賬,推動公交出行則是算好這個賬的主要方法。在這個大框架下,HOV車道無疑只是公交出行的補充手段。
深圳的HOV車道無疑是國內交通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創新,然而,在這里技術不值得重點關注。值得重點關注的是,深圳的HOV車道,是不是帶來了公平出行,以及更綠色且更合算的出行。只有這樣細細算賬,才能得出其方案是否合格的結論。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