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imege"></menu>
  • <menu id="imege"><tt id="imege"></tt></menu>
  • <input id="imege"><menu id="imege"></menu></input>
  • <input id="imege"><tt id="imege"></tt></input>
    <nav id="imege"><strong id="imege"></strong></nav>
    <xmp id="imege"><center id="imege"></center>
  • <xmp id="imege"><menu id="imege"></menu>

    南京市居民出行需求狀態監測系列(第一期)——人口特征分析

    人已閱讀 - - 作者: 0
    引言

    我院交通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上海美慧軟件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基于移動數據的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狀態監測研究,對南京市人口特征、出行特征、職住平衡以及重點地區客流特征四方面進行監測研究,本次重點介紹人口時空分布特征。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1 人口結構


    K6s行之道

    本次將南京市手機用戶分為常住人口、流動人口以及其他人口三類,其中常住人口是研究重點關注對象。各類人口分類原則如下。
    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10.jpgK6s行之道

    人口構成分類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上述三類人口中其他人口主要為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中轉人口及過境人口。K6s行之道

    本次選取2016年某月數據,數據顯示每日手機信令有效用戶量在430萬-450萬之間,每日有效信令量在1.5億條-1.8億條之間。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13.jpgK6s行之道

    有效用戶及信令量月度變化趨勢K6s行之道

    人口有效用戶中75%為常住人口,11%為流動人口,剩余為其他人口,可監測常住人口規模約為330萬人,占南京市現狀常住人口的40%左右。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16.jpgK6s行之道

    人口結構月度變化趨勢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19.pngK6s行之道

    人口結構比例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2 人口分布


    K6s行之道

    在市域空間尺度下,南京主體功能區依然以中心城區為主,高淳、溧水獨立發展且體量較低。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32.gifK6s行之道

    市域范圍人口熱力圖K6s行之道

    從中心城區空間層面來看,已經逐步由主城區一家獨大向多心發展空間格局逐步過渡,“一主三副”的中心城區功發展框架已經逐步拉開,但是各功能板塊由于發展基礎和政策傾斜的差異化在空間格局上不盡相同。K6s行之道

    主城區作為南京市發展極核依然是城市功能最為集中的區域,集中了南京市50%左右的常住人口,以老城區為核心向城南、城東、城北以及河西地區逐步擴散。K6s行之道

    東山副城由原有江寧縣發展而來,發展基礎較好。在南京市地鐵一號線首先覆蓋以及房地產市場增長的雙向刺激下,首先吸納了大量主城區外溢的城市功能。現狀東山副城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山老城。同時在一號線的帶動下,百家湖新中心也逐步發展成規模。K6s行之道

    仙林副城從總體發展體量來看不如東山副城,城市建設主要集中于二號線沿線以及堯化門等主城區鄰近區域。四號線剛剛建成,對于仙林的城市發展帶動引領效果尚未顯現。K6s行之道

    江北副城發展起步較晚,現狀呈現離散組團化的空間格局,人口分別集中于浦口(江浦街道)、橋北、葛塘大廠、六合四大片區,各片區尚未互動發展,片區核心還未形成。后續在江北新區發展推動下,大量交通基礎設施將強化引導江北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并于江南地區形成良性互補。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37.gifK6s行之道

    中心城區范圍人口熱力圖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3 軌道與人口匹配關系


    K6s行之道

    自2017年1月份四號線通車后,南京地鐵共有7條線路、139座車站,線路總長258公里。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23.jpgK6s行之道

    軌道站點附近白天人口密度K6s行之道

    將現狀軌道交通線網圖與人口分布熱力圖疊加,現有軌道線路已經覆蓋大部分城市發展核心區域,但仍有部分人口密集區域缺乏覆蓋。K6s行之道

    主城區以外主要有江寧老城區、麒麟片區、堯化門片區以及板橋片區急需后續軌道交通線路進行強化覆蓋。K6s行之道

    主城區以內則需要軌道交通網絡化的進一步覆蓋,特別是老城區內部。在現有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的井字型覆蓋下,依然存在中山北路沿線、下關片區、門西地區、莫愁湖-水西門地區、光華路沿線以及鐵北地區等覆蓋空白。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微信圖片_20171220170226.jpg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軌道站點附近白天人口密度(老城區)K6s行之道

    截至2017年6月,地鐵1號線北延、5號線、7號線、S3號線一期、S7號線、S9號線正在建設中;地鐵2號線西延、6號線、S6號線將于2017年底開工建設;地鐵3號線三期、4號線二期、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11號線一期、S4號線、S8號線南延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將于2018年底之前陸續開工建設。K6s行之道

    更大規模的軌道交通設施建設將完全覆蓋原有空白區域,同時進一步強化引導南京市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圍繞軌道站點周邊TOD模式的有機增長模式的落地,支撐南京市空間格局的理性拓展。K6s行之道


    K6s行之道

    關鍵字: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

    51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