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交通指示系統
人已閱讀 - - 作者: 孫曉莉 02016年,十三五開局之年,南京城交院也迎來了二十歲生日。二十年風風雨雨,二十年歲月崢嶸,南京城交院始終以精心的態度、精湛的技術、精誠合作的精神創造一流的規劃設計咨詢精品,致力于城市與交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值此佳節,南京城交院特舉辦了二十年精品項目、精品文章回顧與學習活動,本微信公號將在近期選擇代表作作品,供同行交流。
摘要:本文以香港、南京和蘇州等城市為例,介紹了人性化的交通指引系統的設置,包括對公交車、小汽車、行人和自行車的指引標志和標線等。闡述了如何在復雜的城市交通網絡和環境中,通過人性化、精細化的指示系統,為各類交通參與者的通行提供明確的指示,減少交通沖突和無謂的錯行、繞行,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
在中國城市規模日益擴大、機動化水平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良好設置的指引系統的作用更加突顯,它的作用不僅是指引方向,還對減少交通參與者走錯路導致的無謂繞行和能源浪費、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公交指引
1.1 公交專用車道的指引
香港在公交指示系統方面積累了豐富、成熟的經驗,并且達到了精細化管理的程度,真正有效地保障了公交專用車道空間。
香港的公交專用車道標線為白色實線,線寬根據道路寬度為25cm或30cm,使之與普通的車行道分界線區分開來。在公交專用車道內,路面施劃“BUS LANE巴士線”文字,并在每經過一處路口重復施劃一次,如路段過長則重復施劃,十分醒目。在公交專用車道的終點處,路面施劃“END OF BUS LANE巴士線終止”,實現了公交專用車道的全線空間路權的文字標明,有始有終。
在公交專用車道的起點處,采用白色的實線或虛線施劃過渡段(圖1,圖2),過渡段的角度施劃位置的車速而有所區別,必要位置還會施劃匯入箭頭,使得社會車輛能夠在一定的行駛速度下安全、有序地匯入至指定車道。這種尊重駕駛心理和車輛行駛特征的精細化處理手段,一方面有效引導社會車輛行駛,反過來其實是保障了公交車的路權空間,保障了公交車的運行可靠性。
由于對地面公共交通的有力保障,加上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香港成為中國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高的城市,大約有90%的居民依靠公共交通出行。
圖1 香港公交專用車道起點處的標線[1]
圖2 香港公交專用車道在沿線支路街巷的處理[1]
南京和蘇州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對公交專用車道標線進行了精細化的規定。南京的公交專用車道均設在最外側車道,對公交專用車道的起點、沿線地塊開口等處,設置了黃色三角形過渡區,引導橫向車輛駛入內側社會車道(圖3)。在夜間路燈光線下,當黃色標線與白色標線的顏色差異縮小時,三角區的施劃可大大增強公交專用車道的辨識(圖4)。黃色三角區還有利于配合電子警察抓拍,清晰識別交通違法行為,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門執法。在沿線地塊出入口處施劃黃色網狀線,不允許社會車輛在此范圍內做任何形式的停留,從而保障公交車的運行盡量不受地塊進出交通的影響。此外,為增強路段公交專用車道的醒目性,南京采用的公交專用標線的寬度為25cm或30cm,高于國家標準。蘇州雖未采用黃色三角形過渡區,但標線寬度采用國家標準的上限,即25cm(圖5)。
信號交叉口處的處理
沿線出入口處的處理
圖3 南京公交專用車道標線設置示例[2]
圖4 蘇州公交專用車道標志標線設置[3]
對交叉口處的細節處理,重點是解決右轉車輛與公交車的交織,即在車輛行駛中,如何減少二者的交織干擾范圍。一般分為兩種情形,情形一是交叉口進口開辟了右轉專用車道、公交專用車道設在直行車道上,則右轉社會車輛必須穿越公交專用車道。南京和蘇州采用簡化網狀線界定交織區范圍,網狀線從渠化漸變段起點開始施劃,表示允許社會車輛穿越公交專用車道。
南京
蘇州
圖5 交叉口進口道交織段的處理(有右轉專用車道)[2][3]
情形二一般出現在老城區,交叉口進口因用地限制等原因無法開辟右轉專用車道。此時往往允許社會車輛借用公交專用車道進行右轉。南京和蘇州根據路口排隊長度確定交織區的起點,采用簡化網狀線、交通標志來明確社會車輛借用公交專用車道右轉的通行規則。社會車輛如果提前進入,則予以處罰(圖6)。
南京
蘇州
圖6 交叉口進口道交織段的處理(右轉社會車輛借用公交專用車道)[2][3]
1.2 公交停靠站的指引
公交車停靠站一般應采用港灣式,當無法設置港灣式時,可采用直接式(圖7)。香港采用白色虛線標明公交停靠站的范圍,路面施劃“BUS STOP 巴士站”,十分醒目。對直接式停靠站來說,其最主要的干擾是社會車輛的隨意停車阻礙公交車的順利駛入或駛出,因此南京和蘇州依據在公交車駛入和駛離的區間范圍施劃黃色實折線,禁止社會車輛在此范圍內停車(圖7—圖9)。
港灣式停靠站
直接式停靠站
圖7 香港公交停靠站示例[1]
圖8 南京與蘇州的直接式公交停靠站標線設置示例[2][3]
在老城區里道路用地寬度有限、交通流量不大的較低等級道路上,為了提高公交服務覆蓋、站點盡量接近居民出行起終點,也會布置一些公交線路。因用地局促,有可能采用路邊式停靠站,即公交車直接停靠在人行道邊。此時最重要的是處理公交車與自行車相互干擾的問題。南京和蘇州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規定了公交車駛入、駛離停靠站的起終點范圍,在此范圍內自行車應為公交車讓行。
圖9 南京與蘇州的路邊式公交停靠站標線設置示例[2][3]
1.3 應用效果
根據南京龍蟠中路(瑞金路~白下路)公交車專用車道交通標志標線的提升改造前后對比調查,發現改造以后社會車道和公交專用車道在高峰小時的流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增長,說明新型公交專用車道線的施劃不但大幅減少了社會車輛對公交專用車道的干擾,提高了公交車的運行效率,對社會車輛的運行也有提高作用[4]。
2 小汽車指引
2.1 指引信息
我國的城市道路指引系統是以指示道路名稱為主,指示地點名稱為輔。南京和蘇州的指路標志系統在選擇第二條信息時,市區道路以地區名稱為主,交通樞紐區道路以樞紐名稱為主,旅游風景區道路以景區和文體設施名稱為主,產業或物流基地附近道路以地物名稱為主,與國省干線重合的城市道路應以遠程控制性地名為主。
2.2 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標志
南京采用“路網式”版面,最大程度上模擬地圖,簡單易懂,一目了然,其道路名稱排列與前方路口的形狀一致,同時標明到前方和左右方向路口的距離。蘇州采用近似十字交叉圖形式的版面(圖10,圖11)。
圖10 南京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標志[1]
圖11 蘇州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標志[3]
江蘇城市歷史悠久,尤其在老城區,存在著大量的小支路、街巷等,這些小支路和街巷與城市干路系統共同組成了整個城市的路網體系,是城市路網不可缺少的毛細血管,也往往聯系著各個出行的目的地。南京和蘇州在干路上采用小尺寸標志對無信號燈控制的支路和街巷進行指引。支路上的指路標志也采用小尺寸指路標志,從而完善了指路標志系統(圖12)。
南京
蘇州
圖12 南京和蘇州小板面指路標志[2][3]
道路的確認標志一般采用路名牌,設在交叉口,幫助行人、騎車人、機動車駕駛人在出行過程中正確定位。南京市的路名牌東西向采用藍底白字、南北向采用綠底白字便于辨認方向;上海的路名牌加上了門牌號碼,可減少繞路(圖13)。
圖13 路名牌示例
如果指路標志中未標明所行駛的主線道路名稱(如蘇州的指路標志),同時道路有綠化遮擋、路面過寬、大型車較多等情形導致駕駛人視認路名牌有困難,則需在綠化帶內設置道路名稱標志作為確認標志(圖14)。
圖14 設在綠化帶內的道路名稱標志
2.3 快速路指路標志
南京和蘇州市快速路入口指引標志設置順序為:入口預告標志→入口地點方向標志→地點距離標志。快速路出口指引標志設置順序:出口預告標志(下一出口預告標志、遠方控制性地點信息標志)→出口標志(下一出口預告標志)(圖15,圖16)。
圖15 快速路入口指引標志示意圖[3]
圖16 快速路出口指引標志示意圖[3]
除在銜接快速路入口匝道的第一個路口處設置入口預告標志以外,還進一步拓展到不少于2個主要交叉口處,結合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標志或單獨標志對快速路入口進行指引(圖17)。
南京
蘇州
圖17 南京和蘇州快速路與高速公路入口預告標志示例[2][3]
香港的指路信息系統是將香港劃分為九龍、香港島和新界三個區域。每個區又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子區。香港的指路標志信息主要是區域和子區的名稱。在某些地點,當指引道路名稱比指引區域/子區域名稱更有優勢時,才會指示道路名稱。此外,香港大量采用路面文字方式預告前方通達的目的地名稱,駕駛人沿著車道行駛即可順利到達目的地,從而減少交織,提高交通安全和秩序(圖18)。
圖18 香港指路標志標線示例[1]
3 步行和自行車指引
3.1 行人和自行車指引
(1)行人指引
步行和自行車的指引系統主要包括路名牌、行人指路標志、地面引導標記等。行人指路標志一般設置在通往人流密度較大的公共場所及重要的公共設施的路口人行道處以及其他的決策點(如分流點)處,提供地理方向、周邊道路、重要公共設施、交通信息、重要地物信息、公交信息等。應注重指引信息的連續,并與機動車交通、公共交通指引系統銜接,包括對公共交通的指引、公交換乘指引、公交站點處的客流疏散引導等(圖19)。
圖19 南京長江路行人指路標志示例
(2)自行車指路標志
當前很多城市建設了諸如綠道或具有物理隔離和獨立路權的自行車專用路。對自行車專用路的指引,一般是在交叉口前的適當位置設置路徑指引標志。路徑指引標志的目的地信息不應超過三個,可同時標明目的地的距離和方向(圖20)[5]。
圖20 自行車指引標志
3.2 軌道站指引
(1)軌道站外指引系統
軌道站外指引標志一般設置在距軌道出入口300—500m范圍的交叉口或路段的醒目位置,標明線路信息、行走方向、距離等;在軌道站入口處設置確認標志,標明軌道線路、入口編號等。香港對軌道站指引標志主要標明的是軌道站名稱,有些標志還標明是否有無障礙設施,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一面;南京和蘇州主要指引了軌道標志、軌道線路和距離等(圖21,圖22)。
圖21 香港、南京和蘇州的軌道站點指引標志示例
圖22 香港、南京和蘇州軌道站入口處確認標志
(2)軌道站內指引系統
軌道站內標識系統按照功能可分為定位標識、方向標識和輔助標識三類。
定位標識:采用壁掛等形式幫助行人進入站點后進行位置定位,并進行方向引導(圖23)。
圖23 香港軌道站內定位標識示例
方向標識:采用懸掛、壁掛和地面標識等形式,根據不同需求及實際情況設計。方向標識牌正反兩面的指向信息相反,正面信息可以指導出站人流快速、有序地下車出站,而進站人流又可以根據標識系統反面的表述信息很順利地進站乘車。進入車站的引導標識應從軌道站入口以后,根據行人路線和設施布局,對售票、問訊、票價、進站、乘車方向、軌道線路圖、列車等進行明確而清晰的指引。乘車平臺上設置各方向列車乘車方位、本站名稱、軌道線路圖,電子屏顯示列車到站時間。走出車站的引導標識應在軌道車站內對周邊地區的狀況做出清楚的交待,包括出站指示牌、各出口周邊街道圖及公交換乘信息。有條件的還應對周邊的主要機構和公共場所作適當的介紹,使出站的旅客能借助標識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向和交通工具。換乘站還應指引換乘軌道線路和方向(圖24—圖27)。
圖24 南京進站指引標識示例
圖25 南京軌道乘車平臺上的指引標識
圖26 南京出站指引標識示例
圖27 南京換乘指引標識示例
輔助標識:輔助標識主要提供無障礙電梯、洗手間等信息(圖28)。
圖28 南京地鐵輔助標識示例
4 案例啟示
城市各類交通的安全、高效、有序的運行離不開科學、規范、合理、統一的指示系統。尤其是在車流、人流大量集散的樞紐地區,應在充分研究樞紐內各功能區的布局、交通組織、交通特性、交通流量流線,充分了解人的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有效篩選、指引標識的統籌布局、標識型式的規范化和精細化設計。公交、小汽車、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指引系統在內部自成系統的同時,相互之間也應相互協調和銜接,并與軌道、大型公共設施等的標識系統無縫銜接,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實現真正人性化的交通指示系統。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參考文獻
[1]香港交通運輸署. Traffic Signs & Road Markings,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 Volume 3.
[2]南京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范(DB3201/T256-2015)[S].南京: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
[3]蘇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標準[Z].蘇州,2014.
[4]鄒禮泉,楊誠一,孫曉莉等,南京市新型公交專用車道標志標線應用研究,2015年北京交通工程學會征文.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7 部分:自行車和行人(GB 5768.7)(征求意見稿),2015.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