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長假所帶來的交通壓力、上海迪斯尼投入使用等問題拉動,觀光交通越來越引起國內研究者的關注。
與其他交通相比,觀光交通具有的特點會造成分析方法的變化。
(1) 低頻度和季節性
觀光交通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其低頻度和季節性。觀光行為的發生頻率與其他交通相比要少得多,其發生機理根據季節也有很大的差異。
(2) 移動特性的離散性
在觀光交通中1次出行鏈內的移動距離的離散與其他交通相比要大得多。不僅近年來逐漸增加的國際旅游,即使是長假期間的國內旅游,其出行距離也遠大于一般交通。
(3) 周游性(touring behavior)
以上海世博會為例,外地游客除了參觀世博會意外,也將豫園、外灘等作為具體觀光地的組成部分,曾經發生由此引發的相關地區交通問題,因此對于周游行為的解析在觀光行為分析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4) 偏好的異質性
對于觀光行為來說個人意愿決策的自由度很高,明顯反映出個人文化程度和偏好的差異。個人偏好差異,與交通方式選擇、觀光地魅力度認知結構偏差、觀光行為周期偏差等一起,對于觀光交通方式、出游模式、觀光地域內的周游性和旅途路徑選擇等幾乎全部行為特性產生影響。
(5) 觀光活動和交通的位置
在觀光活動中,交通往往成為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例如,在觀光地之間移動時,選擇所需時間長但是景觀好的道路,由于滿足了眺望的需求,而彌補了花費時間更長的損失,也就是說移動本身也可以考慮帶來正的價值。不考慮這類效用難以正確把握路徑選擇特性,從而造成對于時間價值低估的問題。但是,很難將此類影響納入數學模型,而是需要在出行鏈構建中加以考慮。
(6) 不具有需求剛性(dispensability)
購物交通與觀光交通的差異在于后者并不具有絕對必要性。完全不去購物是難以生活的,而觀光交通則可以被其他娛樂交通所替代。當分析觀光交通發生結構的時候,考慮不需外出的影視觀賞或者讀書等活動的替代性是很重要的。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