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太美麗︱看哥本哈根如何用道路重塑思維
人已閱讀 - - 作者: 原文/ Derek Scally 翻譯/Meiqing( 0導讀
哥本哈根人性化的自行車道路網絡被世界各地奉為圭臬(我們的翻譯志愿者是不是很有文化的感覺?)。本文生動地介紹了這座城市還路于自行車,從前期的調研到規劃、實施的整個過程,以及在一個歐洲城市都柏林實施的可能性。其中哥本哈根使從0到5%的道路使用者轉向自行車的過程最為艱難,而從5%增長到15%則輕而易舉。而今天我國的城市好歹還有10%以上的自行車出行,比從零開始的哥本哈根要好的多。因此相信哥本哈根的精神和經驗亦能給我國城市重新發展可持續交通帶來啟發。
圖一、哥本哈根建立了合理的單行自行車道,用路緣分隔行人和機動車。丹麥人說,任何多余的設計都會是對人力、精力和時間的浪費。圖:Thinkstock
當春日的陽光灑向水面,Kamilla站在橫跨哥本哈根內港的Knippel橋上喝著咖啡。她的身邊是一輛值得信賴的自行車,不久將載著她經過市中心的Christiansborg宮:Borgen (丹麥電視劇《權力的堡壘》)的粉絲們熟悉的一幕。
26歲的Kamilla從小就開始在哥本哈根這座和阿姆斯特丹齊名的自行車烏托邦騎車。這里的人們有關于自行車在這座城市成功的各種說法。但都能歸結于一項浩大的工程:出色的基礎設施和積極的感知。
“作為一名騎車人,我能感受到這是我的城市,”Kamilla說。“開車人需要避讓我們,而不是反過來。”
在哥本哈根騎車并未絕跡。在Kamilla的身后就有許多汽車穿橋而過。然而當機動車每天要經歷的兩次擁堵,自行車卻可以來去自如。哥本哈根行,為何都柏林不行呢?
這兩座城市擁有相似的規模,在戰后汽車時代來臨之前均為自行車城市。但是丹麥人沒有失去他們的自行車DNA。作為社會平均主義的工具,它廣受學生、政客和皇室的歡迎。那是自行車復興的方便契機,然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它要求城市的政綱中優先自行車,經歷多方思考、規劃和投資之后建立一個宏大的目標。
哥本哈根的城市官員們注意到他們的城市被賦予的自行車麥加的稱號,對由此帶來的該項計劃萬無一失期待也十分謹慎。但他們表示每座城市引回自行車的過程均始于確定騎車人群以及發現他們的需求。
騎車人的動機
哥本哈根還路于自行車的基礎工作始于20年前:城市統計了自行車的數量并開始將自行車相關的統計計入交通數據。接著他們請騎車人對現有的自行車設施進行評分,以了解人們的騎車動機。超過一半的哥本哈根人表示他們選擇自行車出行僅僅是因為這是最快的方式,而超過三分之一考慮了方便的因素。環境效益是一個加分項,但僅僅百分之五的騎車人視其為動機。
在了解了騎車人的需求之后,哥本哈根在過去的15年中為修建自行車網絡專項撥款9億克朗(1.2億歐元)。每一項工程都接受了一項簡單的測試:您是否放心您的孩子在那里騎車?如果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這項工程將會被送回重修。
城市制定了定期的自行車戰略,包括目標、時間表和資金。并不是所有的計劃都能獲得成功,例如騎車人并不青睞僻靜和迂回的路徑。
最終當錯誤得以修正,哥本哈根建立了合理的用路緣石分隔行人和機動車的單向自行車道。丹麥人說,任何多余的設計都會是對人力、精力和時間的浪費。Gehl Architects的城市規劃師Louise Kielgast說:“關鍵在于建立受騎車人歡迎的成功的自行車基礎設施,而不是在你認為有多余空間的地方。” 一個關于哥本哈根自行車復興的共識是自行車并不是目標本身,而是達成一個更廣泛政治目標的優先手段:對人人都更宜居的城市。
更廣泛的移動性難題
創立于1905年的丹麥自行車聯盟的負責人Klaus Bondham說:“我們并不反對汽車,而是倡議移動性。”之前作為哥本哈根負責技術和環境事務的副市長,他審查的重點投資項目講自行車視為更為廣泛的移動性問題的一部分。他警告說,復興自行車的投資不能僅限于以自行車為時髦的人群。遠離城市中心居住的人群同樣值得更好的設施,方便他們的通勤始于自行車,連接著公交,以步行結束。另一項成功的創新是”丹麥自行車團體“,一個覆蓋了25個丹麥城市,由各種持份者入股支持推廣自行車的合作團體。如今,團隊成員分布于公共衛生、商業等領域。根據一項關于哥本哈根城市的調查,自行車計劃產生的健康效益使得每年的病假數量減少了一百萬人次。
這項計劃開始后的二十年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哥本哈根人使用近4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通勤。他們每天的行駛路程加起來有127萬公里,相當于到月球距離的三倍。
Bondham先生在例行的城市規劃會議上表示,他的自行車聯盟被視為對等伙伴,而汽車團體則承認了失利。“他們在幕后說‘我們知道我們輸了這場城市的戰役。丹麥的城市現在屬于行人、機車人和公共交通。“
從汽車專制到自行車民主
對于城市設計和交通咨詢師Colville-Anderse而言,復興自行車在重建道路的同時亦是對思維的重塑。他解釋說:上個世紀的街道空間見證了從民主到專制的戲劇性轉變,騎車者和行人被迫讓位于汽車。汽車團體用現代性和發展的觀點來推動對汽車友好的城市發展。然而如今面對堵車的城市,他的解決方案是:“我告訴政客們,為了城市的現代化,我們需要用自行車回到未來。“他表示不存在雞和蛋的問題,只有基礎設施的問題。“一旦建立了完整的自行車網絡,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轉向自行車。使從0到5%的道路使用者轉向自行車的過程最為艱難,而從5%增長到15%則輕而易舉。”
Colville-Andersen為都柏林的三個大型自行車項目提供了咨詢。到目前,只有一項得以實施,另一項設計由于不合標準而遭到了他的否決。為何相似的城市規模,哥本哈根的自行車復興得以成功而都柏林則困難重重?
基于在愛爾蘭的豐富經驗,他認為都柏林自行車項目碰壁的最大障礙在于復雜而矛盾重重的官僚系統。如果能掃除這層障礙,他表示樂觀:“都柏林曾經未來也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自行車城市之一。哥本哈根如今下定決心要讓自行車重新進人們的城市生活,并有效地實施著這個計劃。如果還有下一個人能做這件事,那一定是愛爾蘭人。”

微信公眾號:MobilitySolution